南京网  欢迎您! 设为首页

不得不承认韩国确实大部分人看起

韩国人皮肤好的真正原因?一些你

想要看起来洋气高级,照搬袁冰妍

想要看起来洋气高级,照搬袁冰妍

在服饰的设计中,印花是极为显眼

秦岚越看越有年轻感,穿印花长裙

平时还有那么多的护肤困扰不知道

你以为皮肤只是闹脾气,殊不知!

古物新承,文化延续志愿服务团江西博物馆宣讲

2024-09-04 13:50:17 来源: 阅读:-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江西博物馆参观,我代表江西博物馆,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江西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背景和意义。江西博物馆作为我省历史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致力于收藏、研究、展示江西地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自然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公众需求的不断提升,我们意识到,博物馆需要一个更为现代化、功能更为齐全的展示平台。因此,新馆的建设不仅是对我们过去成就的延续,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全新启航。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这些实物,人们可以追溯过去的事件、人物、社会变迁等。例如,古代青铜器、陶器、墓葬、建筑遗迹等文物,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这些实物记录了文明的发展进程,保留了人类记忆中的重要片段。文物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对文物的科学研究,学者们可以还原历史场景,解释历史现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例如,考古学家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此外许多文物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人的审美追求,还影响了后世艺术的发展。古代的雕刻、绘画、陶瓷、建筑等文物,通过形式美、工艺美和意境美,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而江西博物馆里面的文物各种各样,每个都有其独特的文物价值,经过挑选后,以下是我们向大家推荐介绍的七件文物。

1、双面神人青铜面具。又称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商代青铜器。它于1989年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程家村的商代大墓中出土,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面宽22.0×14.5厘米,中空扁体,前后对称,两面相同。面具的上部圆管可以插羽毛等配件,下部方銎可以固定木柄。面具的面容透露着神秘与威严,可能与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相合。面具的神情诡异威严,半人半神,充满神秘性,可能与当时通行于人神之间的巫师相契合,是用于神灵崇拜的偶像或“神器”,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双面神人青铜面具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在形制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能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新干大墓出土的青铜器物,证明了被称为“荒蛮腹地”的南方,在商代就有着一个较发达的青铜文明。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商代青铜文化的认识,也改变了人们对赣江流域古代文明乃至整个南方地区文明图景的认识。这些青铜器物虽然显得有些天真和稚气,却无不凝聚着此地独特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信仰。


2、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是迄今所发现青铜甗中最大者,有“甗王”之誉,其体形巨大,气势雄浑,奇美诡异,稳定性良好。它由上部甑和下部鬲组成。 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甑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束腰分界,内箅不存。两只立耳上各站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给器物增添了灵气与美感。甑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主题图案,具有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休”的功能,体现了古代的原始宗教情感。整器一次浑铸成形,体现了青铜范铸工艺的杰出成就,也展示了商代南方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不仅是古代中国青铜器工艺的代表,还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和礼仪文化。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技艺十分高超,甗的铸造和装饰工艺都展现了古代中国对青铜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重视。甗在古代的祭祀和宴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存在不仅是祭祀用具,也是一种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常用于贵族或王室的礼仪活动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作为古代青铜器的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精湛工艺,也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宗教、礼仪、社会结构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研究商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已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学术研究对象。


3、马蹄金。正如其名,形如马(天马)蹄,正面呈椭圆形,背面中空,周壁向上收缩成斜面,底大口小,重量多在250克左右。麟趾金形如圆足兽蹄,正面呈圆形或不甚规则,近似圆,背中空,周壁向上斜收,底大口小。《汉书·武帝纪》中记载:汉武帝祭拜上天时曾捕获白麟(麒麟),认为这是上天的授意。于是麟趾命名黄金,表示祥瑞。经过文物部门测量,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重量基本在237.66克到246.29克,而麟趾金的重量在76.12克到83.36克。其发掘地为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曾短暂担任过汉朝皇帝。海昏侯墓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大发现,其中出土的文物不仅数量庞大,且保存完好,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江西省博物馆设有专门展区展示海昏侯墓的珍贵文物。展览通过实物陈列、文字说明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海昏侯墓的发掘历程、文物价值和历史背景。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马蹄金、金饼、金箔等大量黄金器物,这些黄金器物展现了汉代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当时社会的财富水平


4、伏鸟双尾青铜虎。伏鸟双尾青铜虎是商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1989年出土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出土,揭示了南方商代青铜文化的独特面貌。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件青铜虎的造型生动传神,虎身线条流畅,肌肉感强烈,展现出一种力量与速度的美感。最为独特的是,它拥有一对展开的翅膀和两条尾巴,这种设计在古代青铜器中极为罕见,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伏鸟双尾青铜虎通长53.5厘米,通高25.5厘米,体宽13.0厘米,重6.2千克。其造型为一只伏卧的猛虎,虎背上伏卧一只小鸟,形成了动静结合、强弱对比的独特艺术效果。虎身遍饰各种独特的卷云纹、鳞片纹、云雷纹,整体造型生动形象,工艺精细。伏鸟双尾青铜虎主要由青铜制成,采用范铸工艺,铸造后再进行细致的打磨和修饰,以确保其清晰和精美。伏鸟双尾青铜虎的制作工艺不仅展示了商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伏鸟双尾青铜虎还有一段传说故事:相传在商代,伏羲在一次狩猎中,遇到了一只凶猛的双尾虎,常常袭击村庄,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伏羲决定降服这只双尾虎。他在森林中设下陷阱,经过多日的等待,终于成功捕获了它。然而,伏羲并没有杀死这只虎,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驯服了它。为了纪念这次壮举,伏羲将这只双尾虎铸成青铜器,并在虎背上放置了一只象征和平与智慧的小鸟,寓意以柔克刚、以智胜力。伏鸟双尾青铜虎是大洋洲青铜文化的重要符号,反映了商代赣江流域的青铜文化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并行发展。其独特的造型和纹饰,展示了南方商代青铜器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件伏鸟双尾青铜虎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载体。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

5、元代阳平治都功印。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辽阔的时期之一。阳平治都功印,是元代地方行政机构的重要标志,它见证了元代的政治制度和地方治理。请大家跟随我的视线,这枚阳平治都功印,青白玉质。通高5.7、印面边长12.2厘米,龙钮。印钮为一蹲踞龙,张口,翻唇露齿,嘴角与眼平行。双眼压在宽眉下面,形成眉骨凸起。毛发后飘较长,腿关节部位毛发分丫,翻卷长飘,鱼尾。印面宽边框内九叠篆朱文“阳平治都功印”,深雕去地较为完整,篆字线条平直,边沿流畅。汉末,五斗米道(道教)在各地设有道场,作为宗教和管理中心,称为治,当时设二十四治,“阳平”居于首位,为五斗米道的总部。“都功”为治中一职事,就是道家的首领。这方“阳平治都功印”印是张天师在道教中实施神权的“法印”,原为天师府所用。此印为世传克制鬼神的主要法器,为正一宗坛的镇坛之宝,历代天师亲自宝藏之。凡上章,书符,都是必用的,也是主要的印章。张天师是道教创始人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末张陵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从此世称张天师,其教亦称天师道,置二十四治(即教区),阳平治为各治之首,制“阳平治都功印”,该印与法剑、经箓一起,成为象征天师掌教权威的法器。 以青铜为材质,印面呈方形,四周有精美的边框装饰。印文采用篆书,笔法刚劲有力,体现了元代印章艺术的高超技艺。


6、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这件玉佩饰1989年出土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遗址,产于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这件玉佩饰高8.7厘米,背脊厚1.4厘米,整体呈枣红色。它的材质为叶腊石类质,雕刻工艺极其精湛。这件玉佩饰的玉质地细腻,色泽温润,触感光滑,是玉中的上品。在古代中国,玉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用品,更是权力、地位和文化的象征。羽人造型生动,作侧身屈臂蹲坐状,粗眉高鼻,嘴微张,头顶有扉棱状高冠,背部雕刻有三个相套的链环。这种链环被称为“活环”,是中国玉器史上最早的活链玉器之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羽人”,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羽人的双臂拳屈于胸前,膝弯曲上耸,脚底板与臀部齐平。腰背至臀部雕刻有鳞片纹,两侧雕有羽翼,腿部雕出羽毛。这种造型不仅展示了商代玉器的高超工艺,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羽化登仙、沟通神灵的信仰。这件玉佩饰的制作工艺尤为复杂,采用了圆雕、镂雕和掏雕等多种技法。掏雕技术在商代晚期开始出现,工匠们使用专门的工具勾铊、细尖头棒、钉铊等,将多余的玉料掏出,形成灵活自如的三个环环相扣的活链。这种工艺不仅展示了小料巧作大器的技巧,也更方便佩挂。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物,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了解并细细品味。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代表了商代玉器雕刻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见证。

7、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这件瓷器出土于江西省景德镇凌氏墓,这件谷仓通高29.5厘米,横宽20.5厘米,进深10厘米。它的造型为楼阁式,仓顶是庑殿重檐顶,红柱,瓦由釉里红点彩串珠组成。整个楼阁形式上是一座宴乐厅,楼的四周有小栏杆,中有隔墙,分为前楼、后楼。前楼内置宝座,宝座两侧各有一人双手执翣,座前有二人舞蹈。后楼与前楼相通,有一支四人乐队,执腰鼓、琵琶、萧等,正在演奏。正楼两侧的旁楼也各置栏杆,左楼二人演奏琵琶、拍板,右楼二人在吹奏萧笛。这件谷仓的制作工艺极为精湛,集青花、釉里红、红釉、青白釉装饰于一体。釉里红瓷是元代中期景德镇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这件谷仓不仅展示了元代瓷器的高超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它的造型前代未见,后世亦无,成为元代瓷器雕塑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是迄今所见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器,也是研究陶瓷史和地方民俗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这件谷仓上书写的文字表明其为墓葬用品,用于凌氏死后陪葬之用,在阴间地府用作五谷仓禀,保佑阳间在世的子孙。

随着我们今天宣讲的深入,我们共同穿越了时间的长河,领略了历史的厚重与文物的璀璨。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双面神人青铜面具、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马蹄金、伏鸟双尾青铜虎、元代阳平治都功印、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七件文物,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在此,我想强调,历史文物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们自身的物质形态。它们是文化的传承,是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与先辈对话的桥梁。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今天的宣讲,我们不仅分享了关于双面神人青铜面具、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马蹄金、伏鸟双尾青铜虎、元代阳平治都功印、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七件文物的知识,更激发了我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让我们以这次宣讲为起点,继续探索历史的奥秘,挖掘文物的故事,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现实生活。

同时,我也要感谢每一位参与今天宣讲的嘉宾和听众。是你们的参与和支持,让这次活动充满了意义和活力。特别感谢江西省博物馆所有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慷慨支持,我们今天的聚会不会如此精彩。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像我们一样,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历史的脉动,体验文物的魅力。

最后,我预祝大家在探索历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知识,丰富心灵。愿我们都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历史的智慧照亮我们的未来。

谢谢大家,宣讲到此结束。期待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各位再次相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古物新承,文化延续志愿服务团


推荐阅读:旗龙网